一、牵引术与护理
(一)牵引术 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量和对抗性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对复位、固定、预防或矫正挛缩畸形都有一定的作用。牵引种类:
1、皮牵引:是借助胶布粘贴伤肢皮肤上或用海绵牵引带包压伤肢皮肤,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将牵引力传递到骨骼,又称为间接借牵引。此种牵引操作简便,但不能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通常只适用于小儿及老年人的骨折或用以纠正肢体的挛缩。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3~4kg。
2、骨牵引:利用不锈钢针穿过骨骼的坚硬部位进行牵引。将牵引力直接传递到骨骼,又称直接牵引。骨骼可以承受较大的牵引力,但有引起骨质感染的可能,故需严格无菌操作,适用于需要较大牵引力的成人骨折和脱位。常用于胫骨结节跟骨牵引。
3、吊带牵引:用厚布按局部体形制成各种吊带,常用的有颌枕吊带和骨盆悬吊牵引。
(二)护理 牵引术后护理要做到:
1、保持对抗牵引。
2、保持有效牵引:牵引绳不应脱离滑轮的滑槽;被毯不应压迫牵引绳;牵引重量不能触地或中途受阻,牵引肢体远端不能抵住床栏。皮肤牵引时注意胶布有无松脱。
3、定时检查:牵引肢体牵引力方向,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调整;定时测量肢体长度,以免过度牵引,如用胶布粘贴皮肤牵引者,应注意有无皮肤过敏或出现水疱、糜烂。
4、防止骨牵引钢针左右移动,针孔处每天滴75%乙醇1~2次。切勿去除针孔处血痂。
5、做好皮肤护理,注意肢体保暖。
6、指导病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脱钙,以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并发症。
二、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一)石膏绷带术 石膏绷带包扎分石膏管型和石膏托两种。
(二)护理
1、抬高患肢:有利于患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2、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注意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及肿胀等情况,并注意保暖。
3、石膏固定期间应进行固定范围内肌肉舒缩活动及固定范围外的关节伸屈活动。
4、注意局部压迫症状:石膏型内肢体局部疼痛时,应及时开窗或更换石膏,不可填塞异物。
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压疮:包扎石膏前,加好衬垫,包扎石膏时严禁指尖按压,协助病人翻身,更换**。
(2)先用性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加强功能锻炼。
(3)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内压力或石膏包扎过紧所致,应立即切开减压。
(4)石膏综合征:大型石膏或包扎过紧,病人呼吸费力,进食困难等。预防方法是包扎石膏时适当留有余地,食量不要过多,上腹开窗等。
三、功能锻炼
(一)目的
1、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消散和吸收,促进骨折痊愈。
2、保持和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
3、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
4、保持和恢复关节运动的幅度,防止关节僵硬。
5、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分阶段锻炼
(1)早期(伤后1~2周):主要任务是促进血行,消肿胀。运动重点以患股肉舒缩锻炼,固定范围以外的部位在不影响患肢固定情况下进行锻炼。
(2)中期(伤后2~3周后):主要任务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运动重点以患肢骨折的远近关节运动为主。
(3)晚期(伤后6~8周后):任务是促使功能全面恢复,运动以重点关节为主的全身锻炼,此期是关键阶段,前两期的不足此期可以给予弥补。
3、功能锻炼方法
(1)被动运动:适应于瘫痪严重的病人,注意不要过力,防止损伤。
(2)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适用于有活动能力的病人。
(3)助力运动。
(4)手法治疗:
4、肌肉锻炼的形式。
(1)等长收缩。
(2)等张收缩。
(3)等动收缩。
5、掌握原则 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